0%

2025上半年总结

2025年上半年绝对是值得记录的半年,内心的变化是最主要的。快到6月30日了,正好记录一下吧。

主业

这半年,主业的时间,基本都在单个项目上,而且一直在出差。

乾县到荆门是直接转场去的,年前才回来,回来后,除夕前2天上午检查完产品状态,下午才动身回家。正月初三就又出来了。

家所在的城市没有通高铁,算是有点偏僻吧。早上出发,晚上才能到;下午出发,深夜才能到。因此真正算在家休息的时间只有四天:除夕前一天,除夕,大年初一,正月初二。

我平时短假期不愿回到老家去,也是这个原因。

图片:12306上的乘车记录

图片:12306上的乘车记录

(再上一年是在阿尔及利亚,更没回去过年了,擦)

在乾县经常干到十二点以后,就不说了,毕竟是去年的事情了,此篇主题是25年。而且当时主要是电磁兼容的大家在忙活,除了正式实验测试打击的时候,我没有帮上什么忙,只是在旁边坐着,插不上手。

后来乾县终于勉强结束后,往荆门是直接跟车去的,中间没回洛阳。再回洛阳似乎就是年前了。

年后。初三晚上回到洛阳,在骑着共享单车往宿舍去的路上,看到有个小区门口,一家老小在放那种拿手里,能发出去好几发的细长管子小烟花。爷爷放烟花,大人怀里的小孩,和旁边的白色邪恶摇粒绒眼睛直直地盯着烟花看,顺着发射的轨迹一下一下的摇头。我也放慢了速度,看着摇了一会儿头哈哈哈哈哈。

图片:正月初三夜,别人家的烟火。

图片:正月初三夜,别人家的烟火。看完一家老小放完,停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拍的别处的烟花。

当时是颇有感触的,现在想想也是挺有感觉的,只是无法想出好的词语用来表达。

也许是稍微有点想家吧。

我并不恋家。
我觉得山河四省大部分同龄人应该都差不多,大家初中就开始住校,高中一个月才回一次,大学更是离家远远的,应该都习惯了。也许本不应该习惯,但是时代就是这样,大家都一样。

但是此情此景,难免有些感觉。

第二天,初四就带着产品跟车去荆门了,刚到荆门的5~10天,街上是没有任何开门的餐厅的,只有酒店旁边有一个美宜佳(还好有它,不然要饿嗝屁了)。同事们似乎不想屈服,他们结伴绕着周围几个街区找去了。

我再懒得去找别的店了,于是连续几天都是在美宜佳解决。

后来稍微好了一点,一些小店开始营业。但整个城市还是感觉很冷。

刚开始的几天,工作条件十分的艰苦。在机库门口支了几张桌子,就是通讯调试的工作台。开了门会有冷风,刺骨;关了门没有阳光,阴冷。手指冻到弯折不得。经常性的塑料凳上一坐就是一天。

图片:正月初四,刚到第一天的工作照片

图片:正月初四,刚到的第一天刚到第一天的工作照片。

这次在荆门是50天,可以负责任的说,最多只有一天是休息的,剩下的时间全部在调试,测试。并且经常早七八点出门,晚八点,十点,甚至十二点才 开始 往市区回,从机场回到酒店还需要将近一个小时。

任务难度也非常的高。大速高比,小目标,复杂背景,自动化捕获和跟踪……各个难点集中到一起,对第一次从0开始做一个产品的通讯的我,挑战是可想而知的。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的打击,数不清想了多少种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案,数不清解决了多少大大小小的问题……

各种机制和通讯的代码糅合到一起,代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……

大家几近放弃。好在最后经过所有人的努力,成功了。

自然条件艰苦、工作时间长、任务难度高、多次失败的打击、与对象时不时的小摩擦。

身体上的劳累 和 心理上的压力,像两只咬合在一起的齿轮,而我夹在它们中间。

对了,我必须指控荆门漳河机场的午饭和晚饭,太难吃了。我的肚子很容易满足的,但是这个机场的饭实在是太难吃了。还贵!一顿30怎么好意思的。如果后面再去,我宁愿天天泡面都不会吃这个机场的饭,一顿都不会吃。

后来回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,就来到了马兰。

马兰的实验问题不再像在荆门时那么多了,但是也有不少,也是基本上每天都进场干活儿,没有休息。又是50天后,马兰的第一阶段结束。回到洛阳排查、修改问题。五天吧?再次回到了这里。

截至写稿,6月24日,载荷的功能已经足够满足实验需求了,只要不出硬件上的问题,剩下的就只是熬时间了。

副业

这半年的副业,主要是关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。

去年特朗普政府开始工作前后,我逐渐开始关注比特币这一资产。并且在学习了很多经济学知识后,开始实打实的,把它当成一种抗通胀资产投资。目前是盈利7000左右,大约8%,我希望自己能坚持自己的理论,长期持有,至少10~20年。

除了直接购买比特币,还发掘了“代付加密货币”这一项小生意。

每单代付多收10%,有时一单的收益就能有200多。但是好景不长,不久后闲鱼商品被下架,再也没有新单子了。也许我应该把客户们引流到私域什么的,囤起来吧。

还接了两个毕设和论文修改,一点点小钱。

除了实打实赚到手里的一点点,还有一些暂时未看到收益的努力,但是都不方便公开写。
还是写一下吧,又没违法,只是不方便被大家知道而已,不发链接到朋友圈就是了。

  1. 又把公司开起来了,因为之前疑似有机会获得一个15万的单子,但是因为没对公账户,接不了。

  2. 做了一个过去5年回测年化65%收益的量化交易程序,能做到牛市扩大收益,熊市降低损失。但是这个程序并没有跑很久,只是回测上有这么些收益。
    想的是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放朋友圈大肆炫耀装杯。现在已经把它停止运行了,服务器跑的东西太多了。

  3. 把放下的网络安全捡起来了,做了一套免杀的木马系统,现在有执行命令,传输文件的功能。可以用来部署到别人电脑上“窃”一些代码、聊天记录、商业信息之类。这个具体使用与否,就真的不能说了。做这个的初衷源于最近思考出来的一套理论:这半年的学习和思考,基本最终凝结到一个可能比较好的概念,我把它称为“时本主义”。这个介绍起来会有点长,后面有心情的话再写文字吧。
    关键词涉及到“世界观”,“成长”,“积累、复利”巴拉巴拉。

其他

心理上的变化是最大的。
在马兰这边,进基地时不允许带手机。所以给了我很长的可以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时间。
而且这个项目的出差时间长和劳动强度高,这导致我在这期间,心理状态,人生观念等有了很大的改变,或者说看到了更多,理解了更多。
逆境带来成长,倒不是说顺境就没有成长,只是逆境的促进作用可能更强一些。

看了一些书,《交易的艺术》,《文化之用》,《投资未来-李明博自传》,还有很多只看了开头的一部分,觉得不感兴趣,就没继续看了。
其实不感兴趣的书也是要看的,之前前辈同事说:读书实际上是在和“先贤”交流。我觉得很对。
生活中不是所有事情都一定会是自己喜欢的,读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书,有利于跳出思维惯性、走出舒适圈、扩充视野,种种。
另外大概两三年以前那个“30岁前读300本书”的笑话,哈哈这个目标估计很难达到了。保持阅读就好了。

学了一些技术上的东西,做了一个小软件;另外学了学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,学这些本意是更理解我生活的这个世界。之前都写过文字了,就不详细说了。

还有一个值得记录的事情就是攒够0.1比特币了,要是我早点认真学经济,早点开始思考,说不定现在已经有1个了。哎,恐怕这辈子都买不够1整个BTC了。

图片:比特币钱包余额
图片:比特币钱包余额

倒也有情可原,毕业后突然有钱花了,报复性消费是可以理解的。
工作和现实生活太容易把人禁锢住了。如果不刻意去思考进步,这种东西很难自然发生。生活就是这样的,如果不刻意去感受生活,甚至都感觉不到自己在过日子。
而且之前的思考是空思考,无记录无输出,脑子里经常就是那几个想法打转,很难有进一步发展。
现在有更好的方式方法了,用起来就好了。以后有更好的,当然也会用起来。

另外开始记账了,每一笔都手动记录,虽然现在已经比之前完全大手大脚花钱的情况好很多了,但是还是有点算不明白自己的钱都哪里去了。所以要明确记录下来,更清晰一些。

其他零零散散,一时想不起来了。就到这里